建國初期,國家為快速實現工業化并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聚全國之力到東北地區,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要特色的產業基地。在沈陽的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通信119廠和139廠的前身均為原航空航天工業部直屬廠,為我國國防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
沈陽新星23廠型號組件部裝加工車間
經過幾代航天人的艱苦創業,兩廠全面實施深化改革戰略,在國家政策指引和上級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了深入的資產整合和處置。119廠從一個飛機儀表制造廠成長為型號總體和總裝的航天核心企業;139廠則開辟了為院所型號產品加工配套、部件制造組裝、地面測試設備制造總裝、地面運輸設備制造總裝、核電設備制造、特種車制造裝配、汽車零部件制造等業務。
沈陽新樂25廠數控中心
近幾年,受東北經濟環境蕭條、行業市場規律深刻變化影響,沈陽兩廠的發展遇到了危機意識不強、產業結構與產品品種單一等諸多困難,同時在基礎研發保障能力方面投入欠缺不斷凸顯,技術迭代周期跟不上用戶需求。對此,沈陽兩廠在集團公司和航天通信的指導和幫助下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找準內部問題、分析外部環境,認清企業處于微利及全員勞動生產率與職工收入仍然較低的現實,在發展戰略調整與規劃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堅持以航天科工“1+2+3+4+5+N”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及航天通信“4+1+1”發展戰略為指導,深入推進轉型升級。
119廠結合自身研發和生產優勢提出了“以武器系統與特種車輛研制為一主,以軍品配套及軍民融合產業為兩翼”的“一主兩翼”發展戰略,以“打造國際一流的型號平臺與特種車輛研發制造、軍品配套產業、民用產品研發制造等為一體的大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為遠景目標,努力打造上市公司優質產業板塊。
139廠結合產業定位,按照航天科工規劃方案,建設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精機械類加工ODM/OEM分中心,著力打造形成6條配套機械類ODM/OEM生產線,實現廠區生產設施和設備全面升級改造,促進航天科工整體資源配置,并實現航天科工各院所間互贏互利。
2015年以來,沈陽兩廠始終堅持以航天科工“三創新”“三突破”“四個化”總體要求為牽引,落實航天通信“夯實基礎、融資提能、優化結構、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不斷調整產業機構,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工作,同時借助“雙創”孵化基地,探索成熟型號技術向民用轉化的有效途徑,并取得初步成效。
時間進入2018年,沈陽兩廠產品訂貨量增加,多種產品研制、生產進入關鍵期,企業經營形勢明顯好轉,讓兩廠職工更加堅定堅持現有發展戰略的信心,更加堅定落實發展戰略具體措施有效性的信心。同時,在集團公司和航天通信的指導下,在盤活存量資產、融資可行性、新的國際化經營方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尋找一切有利于企業快速發展的有效手段和優質資源,持續提升管理能力、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干部職工隊伍干事創業能力。
5月30日,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一行到119廠、139廠就推進集團公司東北地區企業轉型升級、二次創業工作進行調研,為兩廠發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職工的士氣。119廠、139廠領導班子一致表示:一定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的各項戰略規劃以及高紅衛董事長調研過程中的各項要求,以轉型升級、二次創業為契機,把公司的能力和效益搞上去,為集團公司樹立好東北地區航天標桿企業形象。航天通信也將在集團公司的領導下,為沈陽兩廠發展尋找更多的辦法與出路,按照集團公司的整體工作部署,全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工作。
在新時代,119廠、139廠必將在航天科工的關注和支持下,在航天通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上下齊心、頑強拼搏、開拓進取,大踏步邁向企業發展的新征程。
【關閉】 【打印】 |